Dark Vagabonds in Exile:
Reading Transgender Heroes via Edward Said's Post-Colonial Discourse
逐放流離的黑暗浪徒:從薩伊德的後殖民論述讀跨性別英雄人物


洪凌(Lucifer Hung)


【中文摘要】

本篇論文最重要的關鍵,在於爬梳比較兩種身分政治主體,前者是後
殖民(中東)國族身分,後者是跨性別陽剛主體(主要是跨性別T)
。這兩造之間具備理論與現實際遇的類似性與比附對位,後殖民主體
承受離散流亡的命運,而酷異陽剛身分則體現出悲劇黑暗英雄的自我
放逐,以及成長小說的自我追尋。透過薩伊德所論述的中東後殖民國
族、愛爾蘭詩學,以及智識份子的流亡,本論文將從這些後殖民書寫
脈絡與所分析的文本交叉互文,探討數種深具魅力與代表性的跨性別
T典型,論證他們的身分汙名與超異(神性)刻印同時密不可分。

論文的第一部分評述《藍調石牆T》,著眼於主人翁浪跡天涯的猶太
T生涯。我將主角Jess的精神傷痕與肉身創傷連結至「永恆流浪的猶
太原型」,帶出跨性別T的神人混雜屬性;論述焦點集中於邊緣陽剛
主體的(擬)基督式受難與神聖性,並深入討論後殖民國族身分與跨
性別主體的關連。第二部份以葉慈式愛爾蘭詩學的批判為主要論點的
框架,透過二十世紀末出版的T婆皮繩愉虐(BDSM)小說《權位三
部曲》來體現暴力、邊緣但深具黑暗吸引力的陽剛魅力,貴族T與勞
工階級跨性T之間的「男同」虐待肉體關係,以及陰陽性別的權力互
動。第三部份以科幻小說《燃燒之星》為分析文本,深入窮究星際太
空歌劇的tomboy主角的流亡知識份子身分,為未來的身分政治、性
別探險提供當代的後殖民理論互文。


【關鍵字】

後殖民主體(the post-colonial subject),
跨性別T(transgender butch),
酷異陽剛(queer masculinity),
汙名(stigma),
聖印(stigmata),
神性魔力(godly charisma)。





(發表於《國際文化研究》,第二卷,第一期,2006.6月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uinMage 的頭像
    RuinMage

    光幻之墟

    Ruin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